一、对现代学徒制基本特征的认识
(一)概念理解
1.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的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式的职业教育制度”,是对传统学徒制教育的发展。
2.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工学交替式的学习和培训,学生既要在职院校进行课堂学习和模拟训练,也要到企业去进行专项或综合的实习实训,整个学制大概1/3的时间在学校学习,2/3的时间在企业培训。
3.整个学习过程通过合同方式进行约束,明确学生、企业和职业院校三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
(二)基本特征
1.现代学徒制教育不仅要满足产业发展的要求,还要满足学习者终身职业发展的要求;
2.不仅要解决招生、培养、职业指导等学校内部的问题,还要实现与产业界和其它教育类型的有机联系;
3.不仅要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实用性人才,还要直接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4.在现代职业教育中,教师需要具备专门的教育科学知识和行业实践经验,必须通过特定的培养途径才能获得相应资格。
5.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目的是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习者职业发展需要,推进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代学徒制是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和现代产业体系的特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6.现代学徒制教育是一种具有多元主体、动态目标、多层叠加、前后衔接的开放式复杂系统,既不同于传统的“厂中校”模式,也不同于一些地方出现的“校中厂”模式。
二、国家政策推动
●(一)2014年2月2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做出具体要求,标志现代学徒制已经成为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战略。
●(二)2014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制订了工作方案。
●(三)2015年7月24日,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对以企业为主导开展的学徒制进行了安排。发改委、教育部、人社部联合国家开发银行印发了《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技术技能人才双元培育改革试点方案》,核心内容也是校企合作育人。
●(四)2018年3月16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遴选的第二批203个单位开展试点,现在是366个,叫做现代学徒制试点。
三、推行现代学徒制办学的重要意义
●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建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
四、现代学徒制办学模式的例子
“双招制”教学模式
●聘请企业工程师、技术员工人技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
●校企组成“双招制”办学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教学计划与生产计划的衔接,解决教学与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学校在工厂配备“坐班”的专职实习处,了解师生教与学情况,深入到宿舍了解学生业余生活情况,征求学生意见,与厂方进行协调并解决问题。
“前校后厂”办学模式